《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创新设计——调式•律动》荣获2020年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团队

工业设计学院2021-09-22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20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结果,由我院张明教授和徐博文副教授指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创新设计——调式·律动》毕业设计作品荣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参与完成的团队成员有2016级产品设计专业的单宗阳、过思彧、杨达威、连伟东、朱雪玲、周欣怡、胡艳、杨倩和陆鑫甜等九位同学。

 该教学团队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造物文化的现代创新设计,具有十多年的研究经验,成功指导多届毕业设计,研究课题坚持围绕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的现代化转译与跨文化解读深入开展。教师团队成果产出丰富,已发表多篇相关论文,完成多项相关研究。历年来,获得由教育部工业设计专业教指委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的金银奖项,以及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的金银奖项等。在2019年,教学团队以《国际化视野下的传统造物创新产品设计教学》获得了“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的称号,成为学院产品设计专业获评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重要支撑。由此课题衍生的教材《文化创新产品设计》获2020年省级立项建设重点教材。

 本次毕业设计以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传统的动态美学、技艺编织、非对称美学、光影和叠映五个方面来研究,运用“方式设计”的方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创新。

 实践之初,提出了如下挑战,如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家居产品和谐共处,如何能使传统造物得到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接受与认可,这是团队一直在追寻和思考的问题,从长远角度看,这也是现代中国设计亟待探索的方向之一。

 项目包含四个研究方向,分别为动态、编织、光影和悬浮,总计产出了八组优秀毕业设计。

 动态组研究了机械结构的动态原理,探索其中包含的数学原理。灯具《云熠》的设计是通过内部电机的作用,灯罩进行自动化的三维立体收张,改变照明强度与范围,从而创造出富有韵律和呼吸感的朦胧氛围。《凭枫》的设计结合了视幻效果和贯流风机叶片的结构造型,展现了枫叶随风而去的意境。《随影》是注重呈现虚实转换的屏风产品,将时间加入到三维立体的空间结构中,作品能随着用户的行动路径,捕捉到光线、温度、风向的变化,从而产生动态感应。

《云熠》 过思彧 指导教师:张明、徐博文

《凭枫》 杨达威 指导教师:张明、徐博文

 《随影》 单宗阳 指导教师:张明、徐博文

 编织组以传统编织工艺为研究对象,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方式进行结合。灯具《雅制》基于“共生”的设计理念来重新审视传统编织的材料、技艺和形式,对其形态塑造与材料重组的可能性开展新的研究,通过编织面的旋转重叠,调整亮度,改变气氛,注重编织方式与功能的匹配度。陈列柜《焕新》旨在赋予中国传统编织工艺新的呈现方式,通过研究传统的编织技法,寻找其中的编织规律进行拆分和重组,推动柜门时编织的纹理赋予产品光影交错、变幻无穷的使用乐趣。

《雅制》 连伟东 指导教师:张明、徐博文

 《焕新》 朱雪玲 指导教师:张明、徐博文

 悬浮组的《浮寄》组柜采用高技派的技术手法来展现中国现代家具产品非对称的形态美学理念。它打破了传统家具稳固对称的形式,将力学上的张拉结构运用在家具设计中,创造了新的承重结构。组柜的创新点在于内层采用橘红色金属,外层采用半透明材料,支架采取一体铸造成型的技术,辅以隐藏式节点,使柜子整体更加简约、雅致,体现现代的东方家具美。

 《浮寄——悬柜》 周欣怡 指导教师:张明、徐博文

 《浮寄——立柜》 胡艳 指导老师:张明、徐博文

 光影组探索了光的存在,认为光不仅仅是照明功能,更多的是针对不同空间产生的不同氛围。《镜境》深入探索万花筒中的光学效应和成像原理,并对其结构进行组合实验,提炼成为一个内外面不断随周围环境变化的桌几设计。《叠映》灯具对折纸进行了研究和实验,使得灯光与灯具造型本身产生呼应作用,成为灯具设计的一部分。两个作品深入探讨光学效应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可能性,光的变幻莫测和家居设计的前卫理念相契合,探索发现光的不同效果和使用,赋予中国现代家居新的精神内涵。

《镜境》 陆鑫甜 指导教师:张明、徐博文

《叠映》 杨倩 指导教师:张明、徐博文

 团队通过以上八组设计与创新实践,尝试解答了先前提出的疑问,对传统技艺和造物方式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转译。产品设计的跨文化解读,重点在于通过把地域的文化内涵延伸到产品的外在特征上,并且准确掌握本土化设计要素的人文特征,理解传统设计要素延续的内涵,从而正确选择设计文化发展的参照系统以供全球化解读,在满足公众文化精神需求的同时,以新型设计文化的理论体系,构建现代设计的价值和思维方式。

 设计实践的意义在于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落实教育部提出的“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即文化与科技融合,多学科交叉发展。在设计学领域探索传统文化的当代延续路径,提出设计领域的“中国方案”,书写“中国气派”。

 (撰稿:黄亦佳  审核:张明、陈嘉嘉)